以下是兩股颱風的對比剖析:
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(Typhoon Mangkhut,菲律賓名Ompong)
2025年超強颱風樺加沙(Typhoon Ragasa,菲律賓名Nando)
山竹是歷史上釀成慘重災難的典型例子,而樺加沙則是2025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勢頭最猛的風王,當前(2025年9月22日)依舊處於活躍階段,強度持續攀升,推估將於9月24日前後迫近華南,並對香港構成嚴峻威脅。樺加沙所造成的損害方才啟幕。
生成與延續時間比較
山竹:2018年9月7日孕育於西太平洋,9月17日消亡,歷時約10日。
樺加沙:2025年9月15日成形,預計持續至9月末,現已活躍約1週。
兩者皆為秋季颱風,樺加沙生成時間較晚,但增強迅猛(30小時內連升4級),山竹增強則較為穩健。兩者誕生日期相差7年又8天。
極大強度比較
山竹峰值:10分鐘平均風速195 km/h(JMA),1分鐘平均260 km/h(JTWC,等同Category 5)。
樺加沙峰值(當前):10分鐘平均220 km/h,1分鐘平均259 km/h(JTWC Category 5);預估將更上層樓。
樺加沙目前風速略勝山竹峰值一籌,結構更趨完整(風眼清晰、眼牆對稱),故被譽為「本年度西北太平洋最強風王」,或有可能超越山竹,問鼎2025年最強颱風。
比對颱風樺加沙(Ragasa, 2025)若然於香港東登與西登之區別
依據最新氣象預報(截至2025年9月22日),超強颱風樺加沙現下坐落於香港東南東約720 km處,預計以西或西北偏西方向挪移,9月24日(週三)最逼近香港南部(約50-100 km),或有可能登陸廣東沿岸。此乃典型的「西登」路徑樣式,然若路徑產生偏移,則可能轉為「東登」。
西登強度更高、距離更近,破壞力鉅;東登強度衰減較快,然影響範圍依然廣泛。 猶如2001年百合(東登,發No.8) vs. 2018年山竹(西登,發No.10信號)。
西登風力更暴烈,信號更高,類似2017年Hato或2018年Mangkhut(No.10,458傷);東登風力較緩和,但仍需警惕,如HKO警告即使東登也不能低估。
西登雨量更持久、洪水風險更高;東登雨較分散,但地形放大北部雨量。
西登風暴潮更劇烈(南風推水上岸);東登潮位較低(北風減弱潮湧),但仍需防範。目前預測西登路徑下,潮位堪比Hato/Mangkhut。
西登對香港威脅最大,風暴潮和南風放大破壞,類似2018年山竹(No.10信號,經濟損失嚴重)。香港位於危險半圓,需準備全面停擺。
目前路徑偏西登,香港天文台9月22日午間已發1號信號,晚上已改發3號信號,預計 9月23日2時改發8號信號,到9月24日早上將為最接近,風速210 km/h 以上,洪水風險甚高。
氣象因素:香港地形(北山南海)使南風更強,因此西登(南風主導)破壞大於東登(北風主導)。
一句講哂,今次大鑊
22/09 星期一 1220 #1
22/09 星期一 2140 #3
23/09 星期二 1420 #8 學校全日停課
24/09 星期三 0600 最接近香港
24/09 星期三 1100 大潮
24/09 星期三 1500 登陸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