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26日星期五

港燈 中電 管制計劃協議 (SOC) 停電有獎係點解

    上次有寫關於「港燈停電報告」的網誌,有留言說不明白停電有獎金的道理。 今篇亞發試下解說。

    首先政府對兩電的營運是有監管的,倚靠的就是「管制計劃協議」,主要內容是保障兩電的投資回報,兩電肯投資,就有錢賺,做得好不好,就有獎有罰。現行的「協議」於2017年簽訂,年期為15年左右,將於2033年底屆滿。兩電的准許回報率為8%。意思是指兩電投資$100,可賺取$8,再配合根據兩電表現而制定的獎懲機制。

    和表現掛鈎的「獎懲機制」有四項,例子如下(+: 獎勵, -: 及罰款):

1. 供電可靠性 平均服務可用指數(簡稱“ASAI”) 高於或相等於99.9960% : +0.015% 

供電可靠性即是量度每年平均停電時間有多久?一般客戶每年停電時間不長,所以1 - 99.9960% = 0.004%, 一年有約52萬分鐘,0.004%即21分鐘左右。每年停電時間不長於21分鐘,有獎。

2. 運作效率 接駁及供電表現指數(簡稱“CSPI”) CSPI相等於100%  : +0.01% 

運作效率是指替客戶接駁及安裝電表,等於有人申請電力,兩電駁電給客戶,理應是份內事,沒有難度。有獎。

3. 客戶服務 預約項目準時指數(簡稱“API”) 高於或相等於 99.8% :  +0.01%

客戶服務是指預約準時,都不難達標。有獎。

4. 恢復供電 平均電網供電復電時間(簡稱“平均GSRT”) 平均GSRT為65分鐘或以下 +0.015% 

    恢復供電是指停電後的恢復電力所需時間,可以在65分鐘內恢復電力,有獎。在65分鐘以上至70分鐘內恢復供電,准許回報率也可獲加0.01%;在70分鐘以上至80分鐘內,則沒有賞或罰;超過80分鐘則倒扣准許回報率0.01%或0.015%。所以80分鐘才是紅線。留意,計算方法是以所有用戶為基數及累積一年,但並不是指單一事件單一用戶而言。

    今次引起討論的就是第四項的「恢復供電時間」,當日港島大停電約48分鐘,港燈能夠在65分鐘內恢復供電,可賺取額外0.015%准許利潤,按去年盈利推算約為550萬元。


    亞發對「獎懲機制」的個人看法:運作效率和客戶服務是人為操作,踏實去做要達標不難。至於供電可靠性是指停電時間,感覺在日常,甚至在打風時段,香港都極少停電。而恢復供電時間,以港燈是次錯誤開啟275千伏電源為例﹙人禍?﹚,多區域再加上是大規模影響,都只是花了48分鐘就恢復供電,仍可達標有獎。估計情形要達到「山竹」打大風﹙天災?﹚,才會是復電時間的考驗吧。假設某次颱風襲港令十份之一的客戶停電60分鐘,其實以基數計算,停電時間也只是計作十分之一,即只是6分鐘。


圖片來自HK01 相關報導如下:元朗朗屏中電電纜橋停電事件中,16萬客戶受影響,其中有14萬戶在當天凌晨兩時已恢復供電,即斷電時間約7小時;餘下2萬戶在第二天早上8時恢復供電,他們的斷電時間大約13小時。﹙以中電275萬客戶來說,單計今次一宗事故,14萬客 x 7 HR x 60 MIN 除以275萬客 =  21分鐘﹚即未必能啟動「供電可靠性」項目的相關客戶服務表現罰款。








    總結一下,兩電繼續投資,就繼續有錢賺,所謂「獎懲機制」,其實只是加減小數點後兩位的百分比,相比8%,不見得有多大影響。至於停電原因,例如誤開線路,光管漏電,以至颱風襲港,是單純因為天災人災,還是管理失當呢?政府憑現行的「管制計劃協議」,其實只是控制了兩電的盈利百份比而己。某部門能夠接受一個以「光管漏電」作為大停電的原因報告,對普羅大眾而言,實在已是一個警號。







2023年5月19日星期五

港燈停電報告

5月15日 港燈公佈了4月19日港島大停電的事故報告。

圖片來自巴士的報

     港燈營運董事鄭祖瀛表示對客戶「非常之唔好意思」,並指同類事故上次發生在30年前(指1993年前後?),事件極之罕見。而這幾天報章也無跟進「30年前同類事故」這點。所以亞發早兩天遍尋政府MMIS的香港舊報紙網站,可惜未能找到同類的港島停電之報章報導,有見1990至2000年間在MMIS中的舊報紙收錄紀錄也較少,所以未能尋獲。




報告在港燈網站可供下載,事發時間是凌晨時份,數碼港電力發電廠於3月22日至4月18日在涉事的「275千伏氣體絕緣開關」進行翻新工程,並於4月19日進行調試﹙一般在凌晨進行減少有失誤時的影響﹚,但期間錯誤接通「後備」電纜電路,發生短路,令設備發生故障,及後一連串系統反應,導至多區域停電。

   要留意所謂「後備」電路,其實是三相電路互相接駁的一個技術情形﹙行內術語是「CAP線」,意思是三相短路了的﹚,原意是有人在該線路工作,可能觸電,所以把來電電線三相短路,以保人命。但CAP線必定要特別隔離,上鎖,控制電源抽走,以免誤動,保護範圍就要改為以上游的主保負責包容,以策萬全。

圖片來自HKET TOP!CK 
報導: 「香港機電業工程專業人員協會主席黃錦輝在電台節目指出,後備電纜未有保護裝置是匪夷所思。港燈4月24日解說涉事電纜為「後備電纜」,而非「備用(standby)電纜」,由於一直未有通電,所以不會有獨立保護裝置。」亞發補充:當電器或電掣,能以單一操作而通電時,該電器或電掣應受電力安全系統監管,提供保護是其中一個安全要求,只可經認可人士撤銷。

    港燈稱當時工程師(1)使用的「能源管理系統」EMS 電路圖無適當標註,(2)現場標籤無適當表明,(3)現場的後備電纜電路被遮擋。所以錯誤產生,但其實這3項都是可算是人為錯誤,正是聖人都有錯,不能避免,所以系統管理上必要有FAIL SAFE 思維,

    至於事件時序可能如下:三相短路發生,後備電路﹙單一操作可通電?﹚無自設主要保護,所以只靠上游的後備保護動作,才把故障切斷,但時間可能長於300毫秒,所以對整個275kV電力系統有極大影響,跟著聯網解列,即是和中電的連線也斷開。兩部發電機因故障和負載突變而開始供電不穩,系統保護中的低頻卸載開始,港島各區開始自動斷電,及後兩部發電機要關掉,大量客戶被斷電後,系統才「供求」平行,做成4萬4千客戶停電。

   報告指出要員工陪訓,圖紙和標示等要確認和檢批清楚。然而背後要做的工作,其實必須包括系統管理上的FAIL SAFE 設計和檢討,意思是指考慮如何設立最後防線,例如特別隔離如上鎖,和設置主要保護元件,避免盲點。

  總括而言,報告可接受,比上次因光管漏電而燒斷電纜橋的報告來得專業和實際。








2023年5月14日星期日

讀《娛樂至死》及「知識傳播墮落的起端」

    題目是因為兩三天前看了以下影片。題為 「知識傳播墮落的起端!娛大於實成主流的悲涼,娛樂化的多媒體資訊,如何慢慢荼毒觀眾令人類失去深度、政治宗教新聞也要感官刺激?|#110 好書推介《娛樂至死》丨Lorey讀好書​​ _20230512」


    影片長近20分鐘,作者LOREY是個愛閱讀的網主,時常分享讀書心得,今次談及一部80年代的外文書中譯本,英文名叫 Amazing Ourselves to Death, 中文譯作《娛樂至死》。書的內容主要是講現今世界,普遍的人已經放棄花費精力和時間的學習態度,反而追求片面化,表面化的資訊和知識。留意一下,此書寫於80年代。

圖片來自淘寶網﹙網上簡介: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,政治、宗教、教育、體育、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,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,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,而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,毫無怨言,甚至心甘情願,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。毀掉我們的,不是我們憎恨的東西,恰恰是我們熱愛的東西!﹚


    早前自己寫了篇「從大帽山茶水亭到 閱讀需要思考」,都感嘆若然閱讀時不加以個人思考,是有被誤導的可能。而自己當時也未能抓出問題的潛在危機,就是如《娛樂至死》所說,社會進步,娛樂至上,極有可能令到人類失去深度。

   雖然閱讀有時只是消閒,很多時不作思考。但當我們習慣地凡事都不作思考,久而久之,觸覺就會否變得老化?會否更容易受到誤導?外國月亮特別圓?特別在那裡?圓在那裡?傳媒的載體是多麼的美輪美奐 (輪,是高大,奐,是眾多),容易引導了讀者的思維。

   早年有學校內課堂,竟然有指出英國侵華是打擊中國鴉片,而中國造紙是保護瀕臨絕種動物如龜隻,正正曝露了當年某些別有用心之徒,試圖以一些似是而非的「簡單」「實證」,錯誤引導下一代的思維和邏輯,荼毒社會。即使在今日,手機上的社交媒體和論壇,仍然充斥著大量「即食」式的資訊,手法多是以嘩眾取寵,張冠李戴,斷章取義等等手法,誤導讀者。例如以正常老夫子漫畫也有諷刺時弊,去揶揄政府針對不實報導的抗辯。以「萬人空巷」形容內地買家排隊買樓情況,去觸發社會矛盾。手法實在來得高明,要澄清就要說上半天,正正是利用了一般人難以花費長時間去分辨出真確的邏輯脈絡。

  閱讀最好能抱有懷疑,要理智分析,才不至於人云亦云。也不會受媒體「帶方向」式的報導所影響。

  煞有介事一番,只是個人有感而發之作,各位大大不用費神傷腦力,看過說算。






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

銀座打劫犯案 疑是波士操作

時間: 5月8日下午六點左右

地點: 銀座八丁目的一間表行

事件詳情: 四名戴著面具的匪徒闖入表行,以利刀威嚇店員,打爛飾櫃搶掠名表。現場是東京銀座鬧巿,當時有途人看見,關上表行的玻璃門,可能誤以為拍片,或想困住匪徒。後來一名匪徒行近門口並打開玻璃門,疑似準備離去,女途人見狀再關上玻璃門,跟著多名匪徒更奪門而出,登上接應的汽車逃去。幸好沒傷害該名女途人。






事後,警方已經拘捕了四名疑犯,調查發現,劫案疑似有「波士」從網上招募青少年犯案。四名被捕疑犯年齡介乎16至19歲,均居於橫濱市,日本警察廳指出,近年青少年傾向透過社交平台尋找工作,有可能是被人引誘犯案。

圖片來自TVB


這單新聞反影出日本東京的就業市場,有可能未如理想,青少年選擇挺而走險。作案地點是東京閙市,照常理匪徒不致如此猖狂,可能是幕後「波士」的「創新之想」,反正出事的都是受誘惑的青年,對「波士」來說,沒有感情懸念,失敗了沒有損失。

令我不禁想起那年黑暴,大量的青年上街「裝修」,破壞「死物」,是正義所在的自發行為?還是也有「波士」在幕後「創作」?



2023年5月3日星期三

從大帽山茶水亭到 閱讀需要思考

   首先要指出文章的主旨是在於談論我個人在閱讀時的思考。這個話題需要一些例子。

   例子一,星島日報文章:茶水亭 回歸送暖 大帽山「真復常」,內容描述主人翁在茶水亭的事物,連結在此。報導中主人翁三年前失去茶水亭的租約,今年重奪租約,順利回歸原有位置,主要帶出了人情味和主角的經歷,內容充滿溫情,令人看得舒服。這話題其實早前已有多次報導和跟進文章。但在我個人看來,總有覺得事件中,有一些重要事項是我看漏了,或是報導中沒有談及,就是主人翁為何會失去租約呢?是投標的策略錯誤還是其他原因?而茶水亭易手,新經營商的服務又如何?是人情味不足,價錢太貴,缺乏客人的支持,最後虧本收場?

﹙圖片來自漁農處﹚


   例子二,星島日報文章:五一黃金周︱黃山光明頂800遊客無落山 逼爆公廁對住尿兜過夜,內容和標題十分貼切,報導中圖文並茂,令人很容易「看到」事情的「真相」。看完報導,卻又令我想起事件中是否有一些重要事項是我看漏了,或是報導中沒有談及?就是登上黃山景區的政策是如何?是否有入場人數的管理?在廁所過夜,是被逼,或是旅客的自己選擇?今早再看無線新聞,標題是「五一長假黃山數百遊客無預訂住宿拒下山 部分人酒店公廁過夜」,報導在此,從中已經大大解釋了事情的始末,可以釋除我心中不少疑問。

﹙圖片來自TRIP﹚


   閱讀一篇報導,焦點所在,很容易會被作者或記者所帶動。簡單而言,某事情是婁戰婁敗,還是婁敗婁戰呢?其實是需要那些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去尋找多一些報導,分析一下來龍去脈,才可以知道更接近事實的報導。這些都不是易事。

   早前我有談過一套香港電影,叫「正義迴廊」,故事嘗試觸摸「謀殺雙親案」中,二號疑犯的真正心態,在娛樂層面,疑犯是扮傻還是真傻,本來無傷大雅,但總覺得會有人隨著影片的「引導」而「接受真相」,看得美國的英雄影片多,是不是總覺得美國是正義的化身?但又有幾多套美國影片,會描述那時印第安人被殺害,甚至是種族滅絕呢?有興趣可參閱印第安人LEAN BEAR手執和林肯總統的和約被殺的黑歷史。其實類似的網上英文文章,不少已是變了404NOT FOUND,明顯被「下了架」。

   總結一下,閱讀新聞,不要輕易對報導「照單全收」,真相不易得到。

   多講幾句,多年前考試題出現「日本侵華是利多於弊」題目,荒謬的程度,令人咋舌。感歎香港教育之失敗。﹙備註: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事後透露,經審視相關答案,近四成考生回答「利多於弊」,而超過一成半考生回答只有「利」。﹚,之後再發現了「香港成了英國殖民地是帶來好處」的文章。

  更多閱讀:評《管治香港》

  換句話說,不加以個人思考的報導,不可盡信,輕易相信是危險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