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5月3日星期三

從大帽山茶水亭到 閱讀需要思考

   首先要指出文章的主旨是在於談論我個人在閱讀時的思考。這個話題需要一些例子。

   例子一,星島日報文章:茶水亭 回歸送暖 大帽山「真復常」,內容描述主人翁在茶水亭的事物,連結在此。報導中主人翁三年前失去茶水亭的租約,今年重奪租約,順利回歸原有位置,主要帶出了人情味和主角的經歷,內容充滿溫情,令人看得舒服。這話題其實早前已有多次報導和跟進文章。但在我個人看來,總有覺得事件中,有一些重要事項是我看漏了,或是報導中沒有談及,就是主人翁為何會失去租約呢?是投標的策略錯誤還是其他原因?而茶水亭易手,新經營商的服務又如何?是人情味不足,價錢太貴,缺乏客人的支持,最後虧本收場?

﹙圖片來自漁農處﹚


   例子二,星島日報文章:五一黃金周︱黃山光明頂800遊客無落山 逼爆公廁對住尿兜過夜,內容和標題十分貼切,報導中圖文並茂,令人很容易「看到」事情的「真相」。看完報導,卻又令我想起事件中是否有一些重要事項是我看漏了,或是報導中沒有談及?就是登上黃山景區的政策是如何?是否有入場人數的管理?在廁所過夜,是被逼,或是旅客的自己選擇?今早再看無線新聞,標題是「五一長假黃山數百遊客無預訂住宿拒下山 部分人酒店公廁過夜」,報導在此,從中已經大大解釋了事情的始末,可以釋除我心中不少疑問。

﹙圖片來自TRIP﹚


   閱讀一篇報導,焦點所在,很容易會被作者或記者所帶動。簡單而言,某事情是婁戰婁敗,還是婁敗婁戰呢?其實是需要那些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去尋找多一些報導,分析一下來龍去脈,才可以知道更接近事實的報導。這些都不是易事。

   早前我有談過一套香港電影,叫「正義迴廊」,故事嘗試觸摸「謀殺雙親案」中,二號疑犯的真正心態,在娛樂層面,疑犯是扮傻還是真傻,本來無傷大雅,但總覺得會有人隨著影片的「引導」而「接受真相」,看得美國的英雄影片多,是不是總覺得美國是正義的化身?但又有幾多套美國影片,會描述那時印第安人被殺害,甚至是種族滅絕呢?有興趣可參閱印第安人LEAN BEAR手執和林肯總統的和約被殺的黑歷史。其實類似的網上英文文章,不少已是變了404NOT FOUND,明顯被「下了架」。

   總結一下,閱讀新聞,不要輕易對報導「照單全收」,真相不易得到。

   多講幾句,多年前考試題出現「日本侵華是利多於弊」題目,荒謬的程度,令人咋舌。感歎香港教育之失敗。﹙備註: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事後透露,經審視相關答案,近四成考生回答「利多於弊」,而超過一成半考生回答只有「利」。﹚,之後再發現了「香港成了英國殖民地是帶來好處」的文章。

  更多閱讀:評《管治香港》

  換句話說,不加以個人思考的報導,不可盡信,輕易相信是危險的。




10 則留言:

  1. 視乎這篇報導是想以什麼形式發佈,例如純粹的新聞報導,我認為不加插個人思考或感受都可以,亦無什麼必要...但如果是個人專欄,加上己見或自己感受,就可以增加文章的觀看性...

    就如同寫博,如果好似新聞報導,相信會冇乜人睇,但如有博主的己見感受,感覺就不同了~~~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可能我喜歡查根究底,感覺某些新聞報導有點誤導

      刪除
  2. 的確,很多報導都是有引導性的,不能盡信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很認同你的觀點!現代人思想簡單化,尤其是不少香港年青人都"不加思索"地接受傳媒的報導,上面島耕作(Philip Mok)講得好,"很多報導都是有引導性的",同一件事,不同取向的人可以有不同報導方式,聽者好容易會被誤導而有不同理解。所以每件事都要從多方面看問題,再自己思考一下,Critical Thanking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對了,不少人被誤導了。要扭轉看法不容易。

      刪除
  4. 你分析得很清晰,我十分有同感!謝謝你分享。

    回覆刪除
  5. 社會學中有所謂的惰性思維群體,可怕的是這種現象擴散至國家管治層面,那麼造成的社會亂象結果算是微不足道的了...想一想那些思維白癡手握核彈發射按鈕耶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白癡的國家管理人,害了國民,甚至全球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