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9月15日星期五

數碼港 數據失竊 天災人禍

2023年

6月1日 - 8月18日 數碼港的一間初創公司Cyberbay及香港警務處合作舉辦「 狩網運動 」,即是網絡安全漏洞發掘與修正工作,活動中,超過60位本地網絡安全專才(白客、黑客)協助機構找出漏洞及發布漏洞報告,前3名『專才』共獲得了超過17萬元的獎勵。由此可見,『眾包模式(Crowdsourcing)的網絡安全漏洞檢測服務』,有助行業。

8月18日 香港私隱專員公署收到一宗資料外洩事故通報。

9月5日 周二 媒體報導了「 狩網運動 」成功『吸引』數碼專才加入Bug Bounty (漏洞賞金獵人)網絡安全漏洞檢測服務,服務各行業。

9月6日 周三 數碼港被傳媒查詢時承認事故發生,聲稱已報警,已處理,並已展開調查。

9月12日 周二 勒索軟件黑客組織 Trigona於社交平台X(前稱:Twitter)表示,已在暗網(Dark Web)發放400GB從數碼港獲得的資料,內容包括個人身份證、銀行帳戶資料等。

圖片來自hket


估計Trigona攻擊香港數碼港,盜取資料後,向數碼港索30萬美元(約234萬港元)。外洩的包括個人身份證、銀行帳戶資料等。甚至有香港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等高層的身份證號碼、薪金、住址資料等。

9月14日 周四傍晚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回應傳媒指,公司非常重視事件,並代表數碼港向受影響人士致歉,表示會成立專責小組徹查事件。電視播出了有關片段,發言人表現出高傲的態度,旁人在旁不斷點頭表示支持,部份發言人更面露笑容。並指出現今網路攻擊普遍和頻繁,感覺是表示已盡全力。今早再有傳媒報導不涉及人為過失。

總結:
1. 紅山半島和夜繽紛已經佔去傳媒的空間。
2. 數碼港數據失竊事件有前因,有背景,但有欠傳媒跟進。
3. 人禍是否包括了引狼入室,招搖,還是自滿?
4. 如非天災,為何不涉人為過失?
5. 且不說修身齊家,治國平天下,自省懂了嗎?

曾子曰:『吾日三省吾身;為人謀而不忠乎?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』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:「我每天必以三件事反省自己: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?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?師長傳授的功課有沒有複習?」共勉之。







14 則留言:

  1. 數據失竊,好像久不久又一單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社會上有一群數據盜賊,不受地理距離限制,除非完全獨立於互聯網,否則難以置身事外。

      刪除
  2. 如今科技發達,也造成黑客放肆攻擊正常的大機構,內地政府也常常聲稱被黑客攻擊,真是防不勝防,也無法將歹徒繩之以法。為今之計,只能不斷強化防毒防盜防攻技術,以求自保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要定期自我「審查」。

      刪除
  3. 任何保安都唔係百分百,只好盡量完善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這些網上勒索,朋友間也有中招,真要小心。

      刪除
  4. 回覆
    1. 好像今次被竊的是園中的共用空間,保安上可能差了點,但竟然有不少的人事和計劃的資料在內,覺得操作上也有漏洞

      刪除
  5. 網上的私隱被盜竊,既無奈又可怕 ! 這一宗可能是故意針對性的盜竊事件,聽說該黑客已經對〝數碼港” 發出訕笑的言詞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正是,我都覺得是針對性的攻擊,可能樹大招風,或是自滿之累,也怕有人為誤動。相信有很多跟進的需要。

      刪除
  6. 現今說的私隱...有時只是虛談...常常收到的廣告來電,完全不知他們為何得到我們的聯絡資料~~~
    黑客入侵不是傳說,早早就應該要些所謂"電腦專才"去做好防備,以免資料不能被取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廣告來電也算可接受,最怕是那些什麼消費券秘書處,入境處通知,99%是電騙。

      刪除
  7. 回覆
    1. 正是,而且似是有許劃部署的犯罪行動。只覺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

      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