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6月25日星期二

回憶中 爸的織襪機

  大慨是50-60年代,爸爸繼承了爺爺的織造生意,主要是生產襪子,工廠名字是「某某織造廠」,英文是" XX KNITTING FACTORY",那時是「前舖後居」和「舖後工廠」,地點在以前英京戲院附近。門市部是前舖,舖頭大門的上方,以綠底黑字的毛筆字,寫上了工廠名,記得是工整的大字。晚上舖頭休息時就要搬木製檔板,放在門前地下凹槽,打直一塊一塊的排著,板和板中間有小罅,即使「收舖」上了門板,仍可以從罅隙向外望。小時候好像也試過「上舖」,就是搬門板放到店前凹槽關門收市。

 
「歲月神偷」劇照,「羅記皮鞋」就是用一塊塊木板作為店舖的大閘,以前綠色都算是常用顏色

  亞發曾經在以往的網誌﹙有關連結在本文末段﹚以純文字形式介紹過織襪機,今次在網上找到襪機照片,所以想再寫多少補充一下。印像中的織襪機﹙高度約一位成人高度﹚就如下圖:


   先在腦海中浮現的,是織襪機的下部,也就是四隻黑色的機腳,回憶中在工廠結朿多年後,老家中牆角看到四隻重量十足的鐵鑄機腳,因為是弧形結構,橫放在地面就總是會歪歪斜斜的,踫一下就搖,媽會說爸就是捨不得棄置這些「垃圾」,爸就黙然。媽的大半生都幫爸為生活打拼,對這些「沉重」的「腳」,辛酸往事就總是放不下。

  不如從開機部份說起:

從手柄連接到中間有三個大細不一的「圓輪」,再靠左可見一條像手錬狀的「輪帶」,輪帶旁有橫置的「推杆組合」

   要啟動整台襪機,就要使用「推杆組合」,把轉動中的手錬的「輪帶」﹙或皮帶﹚,牽引到三個從細到大的圓輪上,就可以帶動「圓輪」,發動整台襪機。推杆組合設有彈簧推動,只要輕微撥動組合前的「趌雞」(TRIGGER),「推杆組合」就會把輪帶」引導到第一個小圓輪,也就是高速運作,再撥動「趌雞」,就會把輪帶再推進中圓輪或大圓輪,作出不同速度的控制。結構和原理近似單車「轉波」的操作。不過爸的襪機只是單速單圓輪,也不是金屬手錬狀的「輪帶」,而只是粗皮帶。我還記得裝在一旁的摩打,通過轉軸,可以帶著兩三台機的皮帶滾動。至於襪機上的手柄,是連著圓輪,停機時若把手柄翻上180度,手柄向外,攪動手就可以在推動襪機,可作檢查,調試或維修時之用,平時手柄向內,內部棘輪放開,手柄脫離圓輪為靜態

   小時候,爸坐在圓木凳,我坐他膝上,爸會「訓練」我操作「趌雞」啟動襪機。回想一下,這個訓練可能是我僅有接觸襪機的機會,因為後來爸工廠生意變差,爸再沒心情和時間教我這些「家傳技術」。姑不論我對襪機的簡陋認知,我對機器方面也感興趣,日後亦造就了我投入了電機業。至於前述的圓木凳,爸在工廠幾近結業時,帶了兩張到今天的老家,而很久很久的之後,我就仍保著這兩件古早代的家俱,相信日後仍能傳承下去。

 
類似圓木凳,家中款式的凳面就更厚

   再說襪機的其他部份,下圖是位於機體的中右方,可見「編程方錬」,隨著機上圓輪的轉動,也帶動了圖中所示的「編程方錬」。


 注意每片「編程方錬」的格子形方錬,其左邊都可能有突出的凹凸角位

   「編程方錬」會帶進襪機內部,位於機體的中右方,方錬上的凹凸角位就是編程的標記,可以觸動到襪機內部的控制部份,從而做到可能是加針,或減針的編織動作要求。也就是更改襪子的外型等參數,可能包括了襪的厚薄和各部份的長度和大小。當年爸沒有告訴我編程的詳情,我只知大慨。

   再說襪機的另一部份「編程鼓」,位於機體的中左方,和「編程方錬」一樣 ,「編程鼓」由圓輪帶動,一下一下地滾動,把「標記方塊」轉動到「感應手指」的範圍,就可以機械性地推起就像蜘蛛腳的「感應手指」,用以控制襪機所需動作,也可能是加針或減針等動作操控。「編程鼓」和 「編程方錬」一樣,週而復始地重覆著設定動作。這些就相對於今天的電腦程式的運用,提供自動代和統一產品的質量。

   而「編程鼓」和「感應手指」的互動,就好比音樂盒的機械音符,以機械的形式紀錄了一首美妙樂曲。


   通過這些機械控制,襪機就可以編織出大小不同,顏色款式各異的襪子了。「編程方錬」和格子形方錬的凹凸角位,紀錄了編織的「原始碼」,也相當於今日的電腦程式,那時要製作這些「原始碼」,是要在有關的原部件上加減凹凸角位,每個角位都代表了手工的金屬切割和打磨,差一點的耐性和手藝,都無法完成。那時,我就觀察到爸每天調試這些機械,十分費力傷神。

   下圖是襪機的上半部,主要是針盤和紗線的佈局,應該是因為我當年年幼身短,看不到這些「高水平」的機件,所以個中原理,全不知情。


   不得不提,襪機織好的襪子,是從襪機下面拉出來的,而拉出襪子的「原力」,就是通過一個秤陀的下墜拉力而生成的。

   爸很醉心於襪機的運作,總會工作到很夜的時份,媽會外出買宵夜回家給爸,而我們三姊弟也養成了「夜訓」的習慣,因為可以分享食宵夜。

   爸的工廠生意後來每況愈下,先收縮了「舖後工廠」,把餘下的大部份地方分租出去,媽就嘗試做度身和裁縫女裝,日子還是難過,後來再欠租多月,迫遷後就搬到更細的單位,爸繼續刻苦經營,那時襪機只餘下四五台,和一位「革命友情」的工人,爸在襪機上方搭了閣樓,爸媽晚上就要爬木梯上閣樓就寢。媽也四出打工幫補家計,可惜爸媽的辛勞,無法帶來什麼生意的起色,最後所有襪機都消失了,只餘橫放在地面一角,總是歪歪斜斜卻「不肯躺平」的四條沉重的機腳。

   襪機沒有失敗,因為爸媽成功地養大了三姊弟,我們相繼出身,爸媽的擔子也慢慢輕下來。

   關於老爸的文章還有以下:

爸爸的手 和 爸爸的推介

   宵夜必有,雲吞麵

 
上圖來自 細蓉與西關大少 ﹙這篇







8 則留言:

  1. 現在的年青人總覺得他們這一代最不幸,經濟不好、置業困難,但他們總不理解我們這一代,或者我們上一代一樣是生活困難,一樣是要為生活而掙扎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那時侯是否「窮」?是「無得食」和「有得食」的分別,現在是否「窮」,可能只是食快餐店和食名店的分別。畢竟現今社會的基礎已經進步了不少。

      刪除
  2. 機械工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,很有意思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「機械工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」,難得你也有同感!謝謝

      刪除
  3. 看過你的故事後,想講的反而是家人的感情,以前社會生活比較艱苦,子女真的看著父母親為生活而勞碌奔波...家人之間的情感,也來得緊密~~反觀現在生活富裕了,很多人也不需憂柴憂米,反而家人之間的關係、情感也較疏離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留言。也感激你也體會到我對爸媽的思念。你說得對,現今生活富裕了,家人之間沒了那種在困境中的緊密關係。

      刪除
  4. 看到亞發哥很珍惜親情和惜物,這是現代自小生活豐足的一代人所欠奉的。
    若果普遍人人都不懂得世情和物情,只是自以為是,或随波逐流,社會就會亮起红燈,容易出亂子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留言。也感激你看出了到我對往事的思念!世界進步,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沒體驗過什麼是貧窮和缺失,一些人自然不懂珍惜,也不發憤圖強,反而怪罪「社會」,甚至摧毀別人的經營成果,失去了應有的道德和價值觀。

      刪除